【散文短章】小南国杂记

发布人:文传学院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5日 阅读次数:

张佳乐

汉语言文学2016 级3 班

 

这是我待了四年的城市,我把它亲切地称为小南国。

安康于我而言, 是我心里的第二个故乡, 人们都说安康是陕西的后花园。是的,它的景色确实令人心旷神怡为人所称赞,但是,这座城市对我的意义却非同凡响,我未曾想过有一天安康会在我的生命里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与难以忘怀的回忆。这座城市是我步入社会的领地, 在我涉世未深时给予我成长的启蒙, 我用四年青春在小南国换取学识、能力、智慧和做人。一千四百多个日夜,从未想过时间溜走的如此之快,时间留不住的东西,我用文字将岁月做以补充,证明青春的痕迹。

高考完以后,我似乎觉得有人在我的时间轨道上动了手脚, 那些时日消磨的异常得快, 仿佛昨天才是大一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带着满心的期待和欢喜。我是喜欢傍晚的,夏天的傍晚是有着让人内心安静的神秘力量,昏黄的晚霞从楼道一端的窗子里钻了进来,余晖被拉得细长,刺眼,炫目。回女生宿舍的路上都是提着澡篮刚洗完澡的女大学生, 湿漉漉的头发, 吐槽着澡堂里的热水冬天太冷夏天太热, 都说夏天是青春的样子,洗发水的香味,大长腿和人字拖。原来,日子是有期限的,所有事物,从我们拥有的那一刻起,都进入了倒计时。

我仍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与安大南校区碰面的时候,原谅我年少的肤浅,单从老旧的建筑设施来看,心底的期望落空,可是待的时间久了才发觉,这里可爱的人儿比流于表面的事物重要并且有趣多了。有一天上完早读,我第一个来到二号教学楼教室,恰巧看到这一幕:高大的梧桐树,清脆的鸟叫声,初夏早晨的阳光穿过陈旧的玻璃窗打在桌子上,一切都美的刚刚好,突然意识到,我在安大的进度条,已经要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明白了许多除过课本以外的知识。当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们总能指点迷津,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身边的朋友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前进,只要老师上课一提到某一部文学作品,下课后不到三个小时,图书馆的相关作品全都被一扫而空。

我是从心底感激老校区的图书馆,在未曾起舞的日子里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直视人性里的善良、自私、狭隘、伟大,指尖翻过每一部书籍, 便跟随作品里的人物活一遍他的人生, 思索着如何才能在时代的转盘里拟定前路,淬炼自己的精神人格。当周遭的一切不停地反转碰撞着我稚嫩而又不稳定的世界观,老校区的图书馆,拨开层层薄雾指引着我渐渐明晰,人这一生应以诚恳、尊重、善良为基石。

当人们安静的在图书馆低头阅读时,倘若一有喧闹的声音定是会让人眉头紧促,我也没有例外。这阵声音迫使我抬头,原来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爷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来想要看书学习,我立刻舒展开眉头,并对自己刚才凭借主观产生心态而脸红。年长的老爷爷因为不是在校的教师, 没有图书馆的借阅卡,

他想借书而不能,年龄大了耳背,所以扯着嗓子:“ 我只借一本书…… 三天后还给你…… 我……用我的身份证抵押……”段老师连忙赶来借阅室,帮老人借书,老爷爷临走的时候再三给馆长和借阅的老师致谢。有时候细节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我至今还记得老爷爷谦逊的姿态,和段老师递给老爷爷拐杖并扶他走出图书馆的背影。忘了曾在哪本书中看到,所有困难时的相助,是缘于我们在生活中施行了对人的诚恳与帮助,才能替自己种下了将有贵人相助的可能,好比种树,曾经播种,将来绿树成荫。我想,无论是这位耄耋之年老者的勤学谦和,还是段老师身正为范以行动传承美德与大爱,少不了源自于书中的耳濡目染和薪火相传。

在图书馆里,我的生活没有惊喜,只有生活别处的细微发现,有趣负责的老师,可爱又严肃的主编,还有早出晚归奋战的考研学姐学长们,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但是,也正是在这里,我遇见了严歌苓,感受到了陆犯焉识的无奈与悲凉;遇见了迟子建,她带我游历了鄂温克族的温情与寒冷,还有穿梭在希楞柱里的人造风声;也遇见了毕飞宇,用自己的锐利的眼光,意淫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家庄;还有抛开

《活着》 带给人们心中历经沧桑的那个余华人设,而是一个可爱又较真的大叔;还有《红楼梦》,让我对每一个角色都心生悲怜……总之, 图书馆带给我的, 我觉得是耳濡目染的特别, 是心境淡泊不争不抢的特别,是索性能遇见那个和我有共鸣作家的特别。我把大学多半的岁月储蓄在这座图书馆里, 在繁忙之余回想起来,觉得浸泡在图书馆的时光真是美好,虽然回忆这个东西极其不靠谱, 但它有一种魔力, 会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自动过滤,留下的只是美好, 甚至于那些不美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变得美好起来。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小南国渐渐熟了起来, 用脚步丈量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大。三月底的紫阳,空气中还夹杂着初春的寒冷与江边氤氲的湿气,穿过文笔山便沿着小道,与好友一路探寻至树林深处,几处人家,几处庙宇, 打理整齐的菜园, 还有远处升起的炊烟, 日子绵长而幽静,消磨的时间也是为数不多的享受。小巷里的樱花远远望去一片雪白,零星地飘落在江边, 晚霞和街灯点亮了万家灯火, 炊烟与饭香从小院四散开来。小南国的汉江, 用她的脉络串联着周围的每一座县城,像是拥抱着她的每一个子孙。六月初的石泉,恰逢老街舞狮子艺术表演,只见那狮子上蹿下跳,伴随着锣鼓的声响变换着队形,带给观众民间艺术感染的同时,是十年磨一剑的艰苦训练。傍晚时刻的老街,古玩、小吃、夜景,为这座小城增添了不少烟火气息, 这里的烤鱼最是入味,从小不吃鱼肉的我,竟也品尝起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同时,仍不会缺少对生活充满情趣与热爱。十二月中旬的镇坪,大巴山像一位侧卧着的巨人, 守护者镇坪的世代子孙,山顶上的树木,如同巨人身上的汗毛,冬日里的巴山,少了往日的青翠,显得更加庄重与深邃。巴山里曾走过世世代代的盐背子,他们的脚印藏匿在巴山深处, 在万山葱郁中逶迤,用生命蔓延出盐道。镇坪的厚重,源自于它身上背负着历史文化的沧桑。

原来,高考的每一分都恰到好处的让我们了解一座城市,接触一些命中注定的人,安康的美,在于生活别处的细微体验,它有别于关中地区的“蛮”,反而是秀气的、睿智的,或许正是这座城市的秀气与睿智,让小南国的人儿更懂得浪漫,更会享受生活,山里人家,每天清晨采摘一捧茉莉花,然后开始一天的劳作。

行走最多的地方,还是南环路,这条路每天上演着属于不同人的故事,藏在青黄的银杏叶里。每到放学时间,南环路便被堵得水泄不通。正当我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思索着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行走在前面的一对高中生, 他们的手似碰非碰地接触着,随着人流走向前去,这种不经意的小心思全被我看在眼里。少女的脸红,男孩的羞涩,青春懵懂的样子让人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毕竟世间千万种人,青春期时心底的澎湃,它历久弥新。偶尔嘴馋的时候,也会在路口的炒货店买几两炒货,炒货店里的老板是个姑娘,安康冬天的湿冷让人瑟瑟发抖,老板坐在小太阳旁边,男友耐心地教她弹着吉他, 日子本是无趣, 但在两人的干炒, 烘焙下, 也给日子增添了不少温暖与趣味。天桥下总少不了聚在一起打牌的老人们, 活了一大把岁数,看清了世事,剩下的一点乐趣便是拿着板凳在天桥下打打牌,闲话家常。

贾平凹先生曾说,中国的民族,是有着独特的性格、爱好、情趣和欣赏习惯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印迹,安康亦是如此。我用四年时间去与它相融,这座城市在我的成长轨迹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既然如此,那就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