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办法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13日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改善学校育人环境,提高我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我系实际,特提出本实施办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愿望强,但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4、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坚持正面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坚持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早预防,有效干预,快速控制,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减少损失,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4、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教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书育人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必要补充和拓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1、成立中文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全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分管学生工作的系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成员由学工办、辅导员,中文系职业指导师杨静组成。

2、中文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统筹安排全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机构,也是专门协调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常设机构。是在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进一步改善工作设施、工作条件,提高为大学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建立专职辅导员为主,学生管理干部和学生心理卫生员为辅,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力争在 2-3 年内,按 500:1 的要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

2、加强对专、兼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争在 2-3 年内,所有的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均取得心理咨询执业资格证书。

3、建立系、班级两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处置纪录。加强对各班心理卫生员的选拔、培训工作,明确各班心理卫生员的职责与报告制度。

4、加强与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联系和寻求业务指导。经常请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骨干,做心理健康的宣传、调研、讲座,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充分发挥各班心理卫生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能够认识自身心理活动与个性品质,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人际沟通方法,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大学生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4、认识和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5、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适应新环境等内容上,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确立合适的自我概念及发展目标,正确规划大学生涯;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帮助他们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心理调适技能以及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为重点;对于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6、要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安排专题教育。如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心理性心理情感心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相关报告。为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每年将 5 月份最后一周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

7、要特别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经济扶贫与心理帮困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七、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形成课内与课外、引导与自助、普及与咨询、团体辅导与个别面询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

2、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文园地》、橱窗、展板等宣传阵地,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4、制定与实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兴趣,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使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

1、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辅导员要经常深人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咨询,并积极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合作,对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2、要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心理档案,从根本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评估工具,为实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提供参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坚持实行心理咨询值班制度。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聘请校外专家固定时间在心理咨询室接待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4、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观。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神圣化、绝对化,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5、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研究,鼓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和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培训和提高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努力构筑全方位、高技术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文系

                                                2010年5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