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杨运庚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今文《周书》词汇研究”顺利结题

发布人:中文系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7日 阅读次数: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和五名评审专家的匿名评审,我系副教授杨运庚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今文《周书》词汇研究(项目编号:11XYY025)”于2015年11月顺利结题(结题证号:20151512),结题等次良好。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项目经过四年的深入研究,撰写了三十余万字的专著一部,在《人文杂志》《求索》《安康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其中专著《今文〈周书〉词汇研究》作为项目最终成果提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申请评审结题。

根据反馈意见,著作《今文〈周书〉词汇研究》得到了匿名评审专家的普遍认可,专家认为:“《尚书》研究是一个古老的、但争议较多、难度较大的问题,作者选取其中的今文《周书》词汇进行系统研究,是断代专书研究的新收获,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研究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尚书》词汇研究的空白。”“该成果对今文《周书》词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是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超越前人。”“在选题、研究理念、论证内容和方法诸方面有许多突出的成绩和优点。”“该成果选取了今文《尚书》的《周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周书》的词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尚书》词汇研究整体化的框架,开创了专书词汇研究局部化的模式,研究成果可信度高。”“对词汇现象的描写总体上客观、详尽,举例典型、征引丰富、论证较有说服力。”“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融传统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理论实践与现代语言学(词汇学、语用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理论,注意以自己的研究和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了历时与共时、定量与定性、语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该成果的系列结论可供汉语词汇史研究借鉴参考,有些观点可能引起学界争鸣。”

匿名评审专家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中肯的、针对性非常强的修改完善意见,意见具体,可操作性强,体现了评审专家精深的学术水平、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杨运庚表示,将全面分析、整理、理解、吸收专家的意见,继续对今文《周书》文本进行研读,对成果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力求出版一部质量较高的学术研究著作。

自1998年入校以来,杨运庚始终思考科研如何与教学结合,如何围绕教学核心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探索,杨运庚终于找到了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杨运庚顺利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顺利结题,为我校年轻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树立了信心,为教学与科研结合开展工作树立了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