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莎车当老师

发布人:文传学院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7日 阅读次数:


一、莎车初印象

莎车这个地方,我对他的印象有两次转变:回想第一次,那是我读大学期间,我以为的莎车和大家一样,是偏远的大西北、是曾经的叶尔羌王国、是与我人生轨迹极不交叉并且余生都不会去的一个地方;第二次无疑是我来到莎车工作之后的感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大四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莎车县教育局教师招聘,正是这次机会,让我对莎车县有了深入的了解,当我真正踏足莎车县后,我对它的印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它是拥有90万余人的一座县城,是拥有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基础设施俱全的一座县城,是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乘机便可以抵达的一座县城,是中国的巴旦木之乡,是晚上十一点天空依然明亮的一座县城,是天空永远呈现深蓝色的一座县城。这里的维族朋友永远热情地接待每一位不远万里从内地来到这里的友人,餐馆、超市、各种休闲娱乐场所、甚至于街边的水果摊,他们虽然讲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但对于内地友人,他们一定是最亲切的,在他们看来,这些内地友人将是改变这里的贡献者。

二、初为人师

入职之前对教师身份并没有太多理解,只知教师是个良心活。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理解也随之加深,之所以说是良心活,是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它的本质是怎样教、如何教均由个体决定,随之出现两极分化,当把它看作是你的事业、想用尽全力去做好的一件事情,这样你自然是天天在忙碌,工作期间会非常充实。初为人师,逐渐发现大学期间所有课程的必要性,只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这样当你站在讲台之上才不会退缩。

上课前夕都会经历漫长的备课时光,刚入职,备课大多是下班之后完成,每次备课结束都是凌晨一点左右,结束备课伸一伸懒腰的功夫,看向窗外已是乌黑一片,仅有我的台灯依然明亮,也正是这样一个个夜晚,让我愈加坚定最初立下的决定——在莎车教育领域一定要干出成绩来。

在课堂上学生每每向我投来期待的眼神,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堂课有没有备好?能不能讲好?学生会不会有收获?这三个问题有了答案,课堂上我才能够挺起胸膛、铿锵有力、游刃有余地授课,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荣誉感在这一刻达到峰值。

在课后总有学生到办公室询问疑难问题,渐渐地与他们多了一层关系,是在师生关系上的朋友关系。他们总是会给你带来各种各样的惊喜,正是这些惊喜,一次次洗刷我在工作期间的疲惫感,后来明白,我给予他们知识,他们却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情绪价值,这种双向奔赴,我愿称之为世界上最美好、最淳朴、最真实的人际关系,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这个世上最美丽的笑容。

三、感动瞬间

刚工作的第一学期,我所带的是C层次班级,同时兼任教务处工作,我每天都在教室和教务处来回穿梭,有空闲便去班级,了解学生课间活动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这种状态持续近两月。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顷刻间意识到学生成绩与老师而言有多重要,那是至高考结束之后最激动的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高一共44个班级当中,排名第16名,同时超越了2个B层次班级。后来期末考试从期中的16名进步到第9名,同时超越了5个B层次班级,与我而言是无限荣耀。此刻,有来自同事的赞许、学生们争先恐后的祝贺与认可!

就是这样的班级,在短短一学期,我与他们真正融合在一起,亦然忘记自己在祖国的最西边、距离家乡3000余公里的一所县城工作,能够铭记的是此刻的欢声笑语,我也渐渐的意识到“教师”的意义所在。

第二学期按选科分班级,班主任开完最后一次班会,我独自坐在教室角落,回忆本学期的授课一——美好且充实。在此刻也产生不舍之情,班会结束之际,应学生要求,我们一起合照。当目睹学生依依不舍地带上书本去往新班级,那一刻我红了眼,学生对我说“张老师,照顾好自己,以后不能为了上好课再熬夜备课了”。在那一刻,所有的留恋与不舍,都化为眼泪。此后我下定决心做一名学生喜欢、领导信赖、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四、个人蜕变

在新的城市开始工作、生活,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在完成,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也正因为如此,短短的半年时间自己就成长起来。从青涩、懵懂的学生到独当一面的教师,一方面是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个体思想的扭转和意识的觉醒。在这里,我想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科学社会主义中这样论述——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不可否认工作的确很难、很累,但艰难的背后是收获、是个体能力的提升、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对于世界整体认知的一次扭转,进而以更加正确的三观去面对世界和你所从事的工作,因为只有在劳动、工作中才能够找到并锻炼最出色的自己,这样人生所需之物才不是搓手可得的物质需求,而是背后精神之满足,就像稻盛和夫先生所言“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

五、成长感受

站在教学楼五层的连廊眺望昆仑山时,我常常想起母校图书馆前的那片梧桐林。二十四载人生路上,最珍贵的两粒种子,一粒是母校给予的知识根系,一粒是莎车赠予的成长沃土。在莎车的四百多个日夜,我触摸到了教育最真实的温度。当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月考中作文进步了二十分,当羞涩的维吾尔族女孩主动举手朗诵《雨巷》,我比他们更激动。教育局的维吾尔族同事总说:“你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让边疆孩子看见世界的眼睛。”从秦岭到昆仑,从学子到人师,我忽然懂得母校校训中“尚行”的真正含义——那些在大学的教室里积淀的学识,正在这片热土上绽放成最绚丽的教育之花。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若你向往“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具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赤诚,请一定要来莎车看看。这里的晚霞会染红整个校园,孩子们的笑声比木卡姆的旋律更动听。期待在金秋九月的莎车机场,能看到你们带着行囊与梦想的身影,让我们共同在叶尔羌河畔,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属于新一代有为青年的“边塞诗”。

莎车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

莎车县第四中学教务处成员

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1班学生张帅

2025年4月10日

 

 

附件1:工作期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