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8日下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驻校作家吴克敬应邀来文学与传媒学院“金州讲堂”为师生们做了题为“创新阅读的方向和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在十号教学楼1018室举行,由文传学院院长戴承元教授主持,文传学院全体教师以及2018级学生代表们参加了报告会。校党委书记王国良教授全程听取了报告。
吴克敬从“全民阅读”话题入手,以一份世界各国阅读量化的数据表为例谈起,通过中国与德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公民年人均阅读量的巨大差距,梳理出中国人阅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他结合具体事例,用诙谐的语言谈到,中国公民目前普遍喜欢阅读的四类书分别是武侠类、盗墓类、成功学类以及心灵鸡汤类,而这些书目对个人成长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同时他也指出,真正值得阅读的应该是那些经过时间检验,被时间所热爱和记忆的书,这类书籍可以带给人温暖和希望。他认为,阅读是一个人思考的开始,因此阅读有深意、有文化的作品,对个人的成长乃至国家的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吴克敬从“美、暖、正”三个方面讲述了阅读中思考的重要性。“美”是指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塑造给予读者以审美感受和理解。他认为,文学作品正是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并由语言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传达给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能成长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因此,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要用“美”的文学带给读者“美”的感受,而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要选择“美”的作品,用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提高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暖”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形象的塑造给人心灵带来慰藉的一种温暖感受。他说到,生活有时会让人失望,甚至是绝望,而文学作品恰恰是在我们失望或绝望的时候,以人性的温度,给我们恰当、适时的抚慰,让我们从失望中看到希望,从绝望中看到未来。“正”寓意着正气、勇敢、乐观、进取等正面品质。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人学”,在文学作品中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我们都应该学会欣赏。作家更应该是塑造“正”、传递“正”的灵魂工程师,笔尖流淌的应该是具有良知的墨水和具有道德精神的文字。
在报告的最后,吴克敬结合自身多年来的阅读体验和创作经历,对年轻学子们在“全民阅读”的今天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并勉励同学们要多阅读、善思考、勤练笔,把自己的生活当作阅读的体验,在生活中体会阅读的美,在阅读中寻找人生的方向。
吴克敬: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驻校作家。曾获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等奖项。2010年,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2年,《你说我是谁》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类),长篇小说《初婚》获中国城市出版社文学奖一等奖。《羞涩》、《大丑》、《拉手手》、《马背上的电影》等四部作品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羞涩》获美国雪城电影节最佳摄影奖;长篇小说《初婚》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全国。
撰稿/常畅畅(网络与新媒体2017级) 崔瑜
摄影/王康旋(网络与新媒体2017级)
审校/戴承元 杨运庚 发布/杨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