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在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成功举办了首次课改沙龙活动。本次沙龙主题为“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及改革”,围绕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形式改革、过程管理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本次沙龙活动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梁卫华主持,并特邀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西建教授、安康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雷升录、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单林波等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及2017届毕业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李西建教授结合转型背景下中文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谈到,当下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呈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写作流于形式、选题缺乏新意、写作技能欠缺等等,面对出现的这些共同问题,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中文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来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李西建建议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大中文”的概念,把文学与文化、地方文化甚至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探讨中文专业发展中的跨界问题,而不是一味参考甚至抄袭别人的创意,同时,毕业论文的设计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学会写作各类文体,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也可以提前至第六学期,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这对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雷升录结合“大语文概念”谈到中文系学生选题的范畴可大概包括学术研究类、作品分析类、社会调查类等方面,指导老师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全新的认识,尽量选择应用型的选题,同时,毕业论文写作的任务书应由指导老师结合学生选题严格下达,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尽可能细化,分阶段的有针对性的研究问题,尽可能杜绝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
单林波介绍了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在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方面可借鉴的做法。首先,进行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帮助学生确定题目范畴及研究内容,答辩资料单独归档;其次,对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校对和纠错,确保毕业论文每一个细节尽可能的完善;再次,学生毕业论文定稿后由学院统一进行打印和装订,确保资料的整齐划一;最后,开设《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使学生了解论文的基本结构、文献资料的查找与检索渠道、论文的写作规范等等。
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其他教师也纷纷谈到了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学生选题过于宽泛,不具有专业针对性;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看似漫长,实则仓促,个别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敷衍了事;三、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过程缺乏相应的规范性约束,个别教师缺乏责任心,导致学生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四、由于文传院学生人数较多,每位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基本在10人左右,难免会顾此失彼,出现一些疏漏。教师们都表示应该加强对毕业论文写作开题的方向化定位,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对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改革,把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成绩纳入到最终毕业论文总成绩的考评中去。
2017届文传院毕业生代表毛尧、陈衡、朱甜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自身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面临的困惑以及身边同学遇到的问题,都表示希望能延长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同时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管理及评定应更趋于规范化。
活动最后,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戴承元做了总结发言,感谢老师及学生们对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及改革提出的中肯建议,同时表示,文传学院将从2017级学生开始,实行学业导师制和以高带低制,将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他们的大学学习生涯中,同时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式,使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成为一种传承;戴承元还说到,今后文传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将更加的规范化,同时对于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的要求也会更细化和系统化,从而进一步确保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