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学院外国文学“半圆桌课堂教学”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人:文传院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8日 阅读次数:

2017年4月26日19点30分,文传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以“《包法利夫人》的多层解读”为主题,在图书馆六楼报告厅再次成功地组织了“半圆桌课堂教学”活动。文学与传媒学院自2011年以来多次开展这种教学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本次活动邀请了文传院副院长梁卫华、汉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朱云,以及邸玲、崔德全、余珊等五位老师,分别从爱情观、环境描写、悲剧成因、情感错位以及人生追求五个角度对福楼拜的经典作品《包法利夫人》进行了解读。五位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陈述了对作品的理解,对老师的解读进行对话交流,并深入到文学与人性、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经典性等多个层面展开讨论。整个活动内容丰富,气氛热烈,效果良好,师生们都受益匪浅。

本次教学活动,倡导师生平等对话原则,允许观点的交锋,鼓励学生质疑权威、质疑经典。“半圆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单向知识传授的模式,在多维的思维空间中,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半圆桌教学”是相对于“圆桌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方式,起源于美国。美式圆桌教学是每一个教室里都设置有一个圆桌,通常是十几名学生和一位老师围坐开展讨论式教学,要求老师能够看到每一位学生的眼睛。文传学院根据现有条件和教学需要,对美式圆桌教学模式进行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多位老师对同一话题进行多角度阐述,学生参与讨论,在观点的碰撞中激发同学们的思维活力,老师也可以从同学们的讨论中获得更多信息,是一种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对我们已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改变自上而下的固定方式,在平等对话中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检查和锻炼同学们的预习、准备、提问、辩论、质疑的能力,实现真正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文传学院半圆桌教学从2011年开始已坚持进行了7年时间,涉及外国文学、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多门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