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举行电影《郎在对面唱山歌》入围金爵奖座谈会

发布人:zwx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13日 阅读次数:

由安康学院中文系老师、著名作家李春平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郎在对面唱山歌》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座谈会于6月11日在安康学院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与来宾有: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崔光华,副市长杜寿平,安康市市长助理旅游局局长王汉琳、安康方志办主任张永强、紫阳县宣传部副部长曾晓勤、安康学院党委书记杨涛、党委副书记胡鸿晓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闵小平,、宣传部部长李新安,招生办主任谯延富,安康学院中文系主任戴承元,副主任梁卫华、雷升录,中文系教师肖艳萍及剧中演员安康学院学生付帅、陈柯尹等。座谈会由安康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鸿晓主持。与会同志热情洋溢地就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入围金爵奖畅谈了自己的看法。纪要如下:

一切都是为了回报故土

李春平(原著作者,电影策划):为家乡拍一部电影,一直是我的愿望。《郎在对面唱山歌》写于2006年,次年发表,《文化艺术报》和《小说月报》进行了连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我在确定这部小说的改编权时,就强调了一个原则:必须是实名实地拍摄,“安康紫阳”“安康学院”“郎在对门唱山歌”这些名字不能变。歪打正着,这部影片开了中国实名制电影之先河。我之所以要这样做,原因是我要用自己的笔来回报家乡。安康,紫阳在全国的知名度真的是太小了。要发展经济文化,没有知名度不行。无论是我在上海创业的日子,还是我来到安康之后,家乡人对我都非常不错。我是一个作家,没有钱,没有权,家乡要发展,我帮不上什么忙,只有手中的一支笔。感恩是一个作家的良知,也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如果能把这部片子拍好,可以改变外省人对陕西的印象,让他们知道陕西除了陕北、关中,还有陕南这样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还有这么好听的紫阳民歌。这部影片没有商业元素,是一部充满了紫阳地域文化风情,田园牧歌一样的爱情故事。当时我们曾向传媒表示要冲向国际影坛,我还是有点惴惴不安的。现在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确实是一个惊喜。我要感谢各级领导,感谢安康学院,感谢剧组的主创人员。没有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协同作战,就不可能取得影片的成功。

良好的创作环境是作家创作的基础

杨涛(安康学院党委书记):首先我要对李春平教授的作品入围金爵奖表示热烈祝贺。在这种国际高层次的电影节上入围,本身就是对作品的一种肯定。这部作品饱含着春平对家乡的热爱,以实名实景的形式将安康民俗,安康山水,安康人民自强奋进的精神展示在人民在世界面前,有利于向全世界推广安康,提升安康的城市形象,展现陕南人文风貌。现阶段,正是安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郎在对面唱山歌》的宣传契机来推动地域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利用作品来展示安康独具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何利用对安康的宣传来提升安康学院的发展都值得我们思考。一个作家要创作一部出色的作品,离不开良好的创作环境,离不开家乡父老的支持与帮助,我要对长期以来支持春平的各界领导和朋友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安康文化依然可以很精彩

崔光华(市委副书记):我是在李春平回到陕西前认识他的。作为春平的朋友,我通过作品他读出了他对家乡人民的拳拳之情。《郎在对面唱山歌》这一作品的成功推出,势必会对陕南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首先,这部影片极大的丰富了汉水文化,紫阳民歌是汉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被陕南人民广泛传唱,但民歌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在《郎在对面唱山歌》中紫阳民歌反复吟唱,是用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现民歌风采,丰富了紫阳民歌的内涵,提升了紫阳民歌的层次。这一部实名制电影的出现,一定会推动紫阳民歌的发展,推动安康地域文化走出山沟走向世界。在经济落后的地方,文化依然可以很精彩。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当年李春平从紫阳小城只身走到上海,用外来人的眼光把《上海是个滩》中的上海地域文化带给广大读者,数年之后荣归故土,又用《郎在对面唱山歌》把安康的地域文化推广出去,事实证明,经济相对落后的安康与外面的世界仍联系在一起,这对宣传地域文化,提升安康学院的知名度起到重要作用。现在,市委市政府多次就振兴汉调二黄、丰富汉水文化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制定具体措施,表明了党委和政府在发展文化事业上的决心和信心。

要从制度上推动安康文化事业的发展

杜寿平(副市长):首先我要对安康学院的领导表示敬意。我在高校工作过,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有着各种制度上的限制,高校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使得特殊人才的引进尤为不易。而安康学院克服重重困难,以独具慧眼的战略眼光将从大山中走到大上海的李春平引回故土,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举措。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它的正确性。什么事都要讲水到渠成,水到渠成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对文学创作来说,就要求作家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才能写出更多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安康文学事业,应该对取得荣誉的单位以及个人应给予适当奖励,从制度上推进文化建设。

发展旅游需要文化作支撑

王汉琳(市长助理、旅游局长):《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部影片,对宣传陕南文化,推动陕南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具有穿透性,无论文学创作形式如何,文学讴歌的内容都是永恒不变的,人们都是在追求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郎在对面唱山歌》这部作品恰如其分的反映了这个主题。其次这部影片采用实名实景拍摄,这就对当地的人文,民俗向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利于名人效应与文化效应的整合与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安康的知名度,提升安康的开放程度,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城市,达到经济发展与旅游发展相符相承的目的。电影可以实现经济与旅游的良性循环,通过电影的推广,吸引人们走入安康,发展安康。旅游与文化相符相承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郎在对面唱山歌》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借电影入围这一契机加大对电影的宣传力度,从文化角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地方应该参与影片发行

张永强(方志办主任):这次作品成功入围金爵奖,不仅对李春平个人意义重大,对安康学院来说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部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安康学院得人文环境对其的熏陶影响,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帮助,大家应抓好契机做好宣传工作,应积极参与影片及DVD的发行,为宣传安康文化服好务。

影片给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戴承元(中文系主任、教授):《郎在对面唱山歌》入围金爵奖的意义重大。它提振了安康文化建设的信心,开创了地域文化宣传实名制的新模式,很好的实现了地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对接。这一作品的成功诞生也给我们三点启示,首先文化建设需要创作,需要团队。其次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有一颗感恩回报社会的心,这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第三是文化艺术工作有其自身规律,无法用技术理性去量化,无法用经济指标去衡量它的价值。

需要提炼安康的文化符号群

肖艳平(中文系教师):李老师曾经说他喜欢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相信李老师这部作将是文艺片中的又一力作。一部好电影是对人性的缅怀。《郎在对门唱山歌》这一作品反映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陕人精神,值得期待。

雷升录(中文系副主任):《郎在对面唱山歌》是一部融入了鲜明地方特色的具有探索意义的成长小说,影片中有着石板路、汉江水、紫阳民歌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因素,那么如何利用此片宣传这一契机将影片中原有的地方文化要素上升为地方文化符号,如何把以此片为载体的基本符号上升为当地文化的符号群,把安康文化承载起来,把当地文化提升起来,提炼出陕南的文化符号群,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而这部作品的成功问世,为文化产业的推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

李春平缔造了一个传奇

梁卫华(中文系副主任):我对学校不拘一格引进李老师的学院领导表示由衷的敬佩,对高度忠实原作、力图忠实体现紫阳山城淳朴的民风民俗的导演表示衷心的谢意。这部作品对陕南、对安康、对紫阳的发展都会起到巨大的宣传与影响作用。这部影片与世界范围内当代艺术尤其电影艺术审美发展趋势高度一致,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的诠释空间。电影能够入围国际大奖,是李春平缔造的一个传奇。

(潘娜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