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些事
——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张太和赴新疆伊犁教育实习感悟
个人简介:
张太和,陕西宁陕人。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专业2015级学生。2018年9月赴新疆巩留开始为期四个月的实习。
那年九月,我同一众同窗登上列车。我知道,我即将要离开我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地方,前往三千五百公里之遥的异域了……
近一夜后,我们已进入河西走廊。这里在两千年前曾经连接了中原与西域,到今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我也踏上了这片土地。我想起:曾今有一众人也与我们一样,从西安出发,沿着这条路前往我们共同的目的地,他们载着丝绸陶瓷,带着中原文化,去往西域。同样有一群人,他们身着胡服,从远远的异域出发,载着葡萄、石榴、昆仑奴,一路悠扬,弹着胡琴,唱着异域风情的歌……
今天,我们带着对那片土地的赤诚、好奇,踏上列车。
近五十个小时的舟车,我们踏上了这片土地。岑参有诗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对这里似乎是不太适合这里,虽说有些许凉意,也已是八月,却是不见漫天飞雪,引入眼帘的是阳光明媚。直到下午我们才到达巩留。傍晚时分,我们登上去库尔德宁车。一路上,接我们的老师用不同太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着各处的路通向哪里,我们也似懂非懂的听着,虽然已是精疲力尽,但是一路上我仍然忍不住好奇的心,欣赏着沿途逢的风景。太阳从西边落下,美丽的晚霞飞上了天空,映在湖面上,湖面上的晚霞,随着湖水波动起来,湖面上泛哲红晕像一块随风舞动的绸带,美丽无比。透过车窗,望见天上的红霞时,我被惊艳到了,那是任何辞藻都无法形容美!我想,我看到了我见过了最美丽晚霞,那美会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很久很久……
在那年的实习生涯中,我没有教授我的老本行,而是成为了一名八年级历史老师,内心还是很开心的,历史作为我最感兴趣的学科之一,平时读过几本历史相关书籍,本应是信心满满,但是只有实践以后,才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在之后教学之中,向前辈的请教,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精心准备我的课。直到有一天上课,我发现有一个平时上课表现一般的学生,在正襟危坐的听讲,下课后她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吗?你是我学历史以来第一个让我能听懂历史课的人!”后来她又对我说:“你让我喜欢上历史课!”当听到她的话时,我觉得,这就是对我的成果的赞誉!
同办公室一共有七名年轻的老师,当然加上我和另一个小伙伴,我们俩便开始了近四个月的“蹭吃蹭喝”的日子,因为基本也是同龄人,所以绝大多数的时候,办公室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因为早我和工作几年,也会给与我很多小建议。跟着她们,带着我尝到了新疆的美食,新疆的“吃”!真的是种类繁多!面肺子、大烤串、大盘鸡、椒麻鸡、熏马肉、熏牛肉、马肠子、娜仁……现在想想,有这样一群小伙伴的陪伴,真好!
那年在这里的四个月,我们欣赏过似一块翡翠一般镶嵌在天山脚下的赛里木湖,阳光照耀下,再有些许的风,碧波荡漾。西北的湖真的是不似南方那般柔情,给人一种硬朗的西北汉子的感觉。曾几度领略过九月至十二月的恰布其海,见过在晚霞照耀下水面红晕的恰布其海,见过烟雨蒙蒙的恰布其海,见过与远处的雪山,蓝天相交映的翠玉的恰布其海!曾见过伊犁河畔的松树,矗立在那里,万木争荣!也曾见过西天山的雪岭云杉,古木参天!
眼看着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想我不会忘记那年这里的景,这里的人,这里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