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赋能 2026 年国家基金等高层次社科项目申报工作,提升全院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申报水平,10 月 15 日,文学与传媒学院特邀国家漆树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晓华教授为全院教师作了 “高校教师的科研精神和科研工作”专题项目申报报告。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杨运庚主持,作为我院 2026 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专家指导系列活动的首场报告,引发全院教师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讲座中,黄晓华教授立足自身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结合文科科研的独特规律,从八个维度展开系统讲解。他首先直击核心问题 “高校教师为什么必须做科研”,深刻阐释了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成长、学科建设及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随后通过对比理工科科研的方法与步骤,清晰界定了文科科研的自身特点,为文科教师提供了差异化的科研思路;同时,他强调 “学习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唯一途径”,提醒教师们需持续充电、厚积薄发,既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又要深度挖掘地域特色资源,实现科研与时代需求、地方发展的同频共振。此外,黄晓华教授还结合文传学院如何深度参与漆树科学与漆艺传承创新团队指明了方向,为教师们提供了跨领域科研合作的具体参考,为我院2026年科研项目申报提供新的思路。

讲座结束后,文学与传媒学院紧接着召开2026年国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动员会。副院长曹刚在会上详细解读了学校科研处关于 2026 年国基金项目申报的最新要求,宣读了《文学与传媒学院 2026 年国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方案》,并对申报工作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材料审核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安排,确保申报工作有序推进。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全院教职工提供了高质量的科研指导,更凝聚了科研共识、明确了工作目标,为文学与传媒学院 2026 年国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曹刚 摄影/发布/崔瑜 审核/杨运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