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系线上教学案例分享

发布人:文传学院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29日 阅读次数:

课程及内容:《古代汉语》——以名词活用为例

授课教师:周海霞

一、课前课件准备

1.课件内容:

授课目标清晰,学生要掌握的程度知识点的层次都在课件上标注清楚。每小节内容最后有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框架图,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点的逻辑层次。

2.授课顺序:

要改变先给结论后证明的思路。每个知识点先让学生逐一分析例句,而后引导对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后再次用例题考查学生掌握新结论的情况。考查的内容换成以选择、判断为主要形式的竞赛题方便学生在弹幕中回答问题。

3.课件制作:

课件的字号需放大,因为学生很多是手机观看,要保证其手机观看清晰度。每页课件内容不宜过多,一页课件只讲一个小问题或者只举一个例子。

4.问题的设置和分解

课件完全以问题为线索,例如:在讲解《名词活用》这部分知识时,可将知识点换为什么叫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包括哪些情况?”“什么叫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状语有哪些语法意义?”“如何辨别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等问题。

同时,复杂的问题要分解成不复杂的小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名词活用》一节中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如何辨别名词活用作状语,学生通过大量例句分析的总结得出名词活用作状语时名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在动词前,而通常名词在动词前是作主语的,这个问题就替换成了如何判断名词在句中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主语和状语在句中的作用是什么?仍然是通过例句对比,学生自然分析出来修饰或者限制动作行为的是状语、发出或者执行动作行为的是主语。于是如何辨别名词活用作状语这个问题就替换成了分析名词和它后面的动词之间的关系。在具体例句中这种分析是非常简单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自己分析出来。即使非常复杂困难的问题也是可以拆解成简单的小问题的,把所有简单问题解决了,再逆推回去,就是解决困难问题的思路。

二、线上授课环节

1.目标说明: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中学生对知识点应该达到怎样的掌握程度。

2.课前问卷:

问学生是否完成了预习任务,完成的态度是否认真。

3.测一测:

考查学生课前自学慕课视频的预习效果。也可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在前面的问卷中他们回答的掌握程度是否一致。根据学习的测试结果来决定是否还需要对自学内容进行重点知识点的回顾。

4.练一练:

考查新知识点,逐一连麦学生分析体现新知识点的例句。

5.想一想:

知识点拓展,启发学生思考新的知识点和旧知识点的关联,或者思考一些语法现象的本质。例如本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语法本质分别是什么?如何通过前面的思路把这两个问题替换成简单的问题解决掉?

6.当堂总结:

用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框架图进行总结。



三、课中吸引学生听课的各种方式

随时抽查学生连麦回答问题,基本上保证三到五分钟一次提问;学生回答得好要及时鼓励,点名表扬,手动点赞;要关注学生的弹幕,表扬一直在积极反馈的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不定时抽查签到,30秒内没有签到视为旷课。课堂语言要幽默风趣。

 

       撰稿、图片提供/周海霞     审核/韩文霞    发布/崔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