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钟生海参加文传学院教学改革沙龙

发布人:王薇薇 赵蓉蓉(网络与新媒体2017级1班)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9日 阅读次数:

2017年12月27日,文学与传媒学院在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本年度第二次课改沙龙活动。本次课改沙龙主题是“考核方式改革的回望与畅想”,副校长钟生海应邀出席。办学顾问王长乐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李友海、外语学院副院长李继平、张哲华,文传学院院长戴承元、副院长梁卫华、杨运庚,以及师生共计20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活动由汉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李婷主持。

我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开始的,已经实施了三个学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也正在进行中。对于考核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或者困惑,今后开展改革的思路路径,都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总结。同时也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教师改革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约束主动性,激发师与生教与学的热情,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并由优化的考核方式促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更加优化,因此,这次沙龙活动得到各方重视和关注。

钟校长对本次沙龙给予肯定,同时也明确了学校开展课改沙龙的目的是在教学目标已经实现,课堂秩序井然有序的情况下,寻找一种能够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内容的实实在在的教学研讨。因此,主题明确、有问题导向、有观点交锋并且能共同提升的沙龙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钟校长对首席专家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感到高兴,对文传学院一直认真教学,力推改革并取得良好效果充分肯定。

文传学院院长戴承元教授站在回顾历史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从唐代的诗赋到宋代的策论,从科举考试到1932年清华大学的招生试题,无一不是在题目具有伸缩空间的测试中考察学生的思想性和对知识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点对人文学科尤其重要。但高考以来,在“好衡量”的需求下,碎片化、标准化的试题已经很难实现知识、思想、能力和情感一体化目标。因此,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对于中文学科而言,改革不是摒弃过去,而是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回归中文本质。

外语学院副院长李继平对新实行的“半开卷”考试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实行半开卷考试对教师出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文学科,如果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这种考核方式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外语学院副院长张哲华也谈到了在人文学科推行考核方式改革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试卷考试占教师心理统治地位的今天,想要快速地、自觉地转向考核方式的新局面似乎不大可能,希望教务处从学校层面出台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指导意见,形成独立的考核大纲,以便考核方式改革的顺利推进。

教务处副处长李友海表示:改革不是一刀切,若已经存在的考核方式能够适应发展学生能力和情感素养的特点,则不必改革。进行改革的科目也应针对专业和课程特点合理设计,以从方式上体现差异化、全程化特点,从效果上体现考改倒推教改、学改的特点。同时,各院系应针对考核改革进行教师、系部或教研室等多层面的及时总结。教务处会为考试改革提供最大的支持和便利条件。

会上,郑继猛等文传学院教师以及彭俊等四位学生代表都畅谈了自己在考核方式改革中的得与失、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的设想。

最后。首席专家王长乐教授十分肯定戴承元教授以及各位老师观点,他指出:教育的发展不同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是以新代旧,教育的发展应是一种补充,是逐渐健全职能,在肯定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出新、前进。同时,他也对沙龙活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期望看到更多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点、新思想在这里碰撞出火花。

自2016年学校鼓励各二级院系以沙龙形式探讨教育教学问题以来,文传学院已经相继举办“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本次“考核方式改革的回望与畅想”三次议题不同、各有针对的教学沙龙活动,并在不断优化改革的自我要求下,在沙龙议题的引导下,组织不同专业、班级学生代表针对毕业论文改革、课堂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畅谈感受、认知。多种模式的改革和多种渠道的交流,更加增强了我院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信心和默契,为深入推进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沙龙活动会议服务:秘书学2016级学生

新闻报道: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7级学生

撰稿:王薇薇 赵蓉蓉(网络与新媒体2017级1班)

摄影:张建涛、吕勃岐(网络与新媒体2017级1班)